查看原文
其他

别处的城市:城市需要怎样的公共空间 | UC海外观察

2016-11-12 丁鹏   严娟 城市中国杂志

全球视野,中国目光。

本期关注丹麦如何让街道更具生活气息,让教堂成为新公共空间;荷兰怎样把河道、风车和住宅等基础设施变成旅游景点。


本期观察员:

丁鹏,《城市中国》海外观察员,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景观建筑系硕士生;

严娟,《城市中国》海外观察员,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城市与住房方向博士生。




道路与街道


道路这一统称概念按照交通功能和服务状况的不同,又可分为道路和街道两大类,前者是以车行交通为主,而后者以人行交通为主。因此,道路规划等级需要进行严格的区分,以满足不同的城市功能的需求。


于是我们会看到,虽然是俗称为自行车王国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,在市中心仍然存在着双向八车道的道路,快速通行的汽车驰骋于其上。


快速通行的汽车驰骋在双向八车道的市中心道路上(图片来源:Google Maps)


但是,转向街道,我们则会看到截然不同的场景,这里虽然也能通行汽车,但是居民的生活占据了主导地位,和充满汽车的道路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
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位于哥本哈根的SLA设计的名为Sønder Boulevard的街道,这里的道路中间建设起了公园性质的城市公共空间,沿着街道一路延伸开来。


充满生活气息的Sønder Boulevard街道


街道中部的节点上还设置了儿童游乐区,孩子的欢笑声更是加强了这种居民生活的主导地位。


位于街道中心的儿童游乐区


什么样的街道才最吸引居民呢?是否具备浓厚生活气息显得格外重要。


我们首先就可以从它的入口改造设计说起。街道改造也许并不需要大拆大建,有时入口处一个小细节的变化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
沥青铺地的街道可供汽车通行,但在街道的入口处种上一棵行道树,它的氛围将会发生不小的改变。行道树的种植给了汽车驾驶者一个心理上的空间划分,同样街道宽度的变窄给了他们降低车速的理由。不经意间完成了从以车行为主的道路到生活街道的转变。街道转角小店的加入,更一步加强生活氛围的塑造。


上:种植一棵行道树的街道入口(图片来源:Google Maps);下:位于街道入口的转角小店(图片来源:Google Maps)。



教堂


街道以外,教堂也可成为社区活动中心。


拿前面提到的Sønder Boulevard街道上的老教堂为例。在秋末冬初的哥本哈根周六的傍晚时分,光线昏暗天气阴沉,街道上的行人已经寥寥无几。在老教堂内,却是呈现出不可思议的人气。


老教堂还是从前的老教堂,但是现在这里已经摇身一变改造成了居民社区活动中心。在哥本哈根大约每人50元人民币的晚餐价格的确充满诱惑,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相聚,给了街道居民之间互相交流和认识的机会。这里不光光是晚餐供应,平时还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群里的活动组织,兴趣爱好相同的人,不同年龄段以及邻近街道的居民都被吸引到这样一个社区团体里来。社区归属感在不经意间在居民间产生了。


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,并不一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大拆大建,规划层面的控制,空间节点的改造,社区活动的组织,将会在不同层面高效的提升城市生活品质。




上至下:Sønder Boulevard街道上的老教堂;光线昏暗,天气阴沉,行人寥寥无几的Sønder Boulevard;人气十足的教堂内。




住宅


经历二战后的重建,荷兰鹿特丹成为一个现代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。走在鹿特丹街头,随处可见建筑大师作品:鹿特丹伊拉斯谟大桥,鹿特丹当代美术馆,鹿特丹大厦等。


其中,建筑师皮埃特布罗姆设计的立体方块住宅(Kubuswoningen)最为引人注目。


38个立体方块倾斜着交错排列,让人惊讶于设计师的奇思妙想的同时,同时也强烈好奇居住在立体屋里的感受。不过据说现在可以在网上预订入住哦~(不是广告。。。)







河道


作为低地之国,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,紧邻北海,大约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海拔低于海平面。荷兰人抽水排灌,通过自己的智慧争取到赖以生存的土地。因此,有人称荷兰为“人造的大地”。


水渠和河道,作为城市基础设施,不仅是荷兰人抵御水患的利器,也可以辅助道路承担交通功能,更成为了荷兰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。




上至下:阿姆斯特丹(Amsterdam)的河道;代尔夫特(Delft)的河道;羊角村(Giethoorn)的人造运河。十八世纪,工人们在此挖掘煤矿,造就了现在丰富的水道和湖泊景观,这里被誉为“荷兰威尼斯”。



风车


由于地处西风带和毗邻大西洋, 荷兰常年刮风,聪明的荷兰人因此建造了风车,利用风能进行农作物加工 ,并且有效地排出了沼泽地的积水 。


至十九世紀初,荷兰有大约10000架风车,随着电动排水设施的发展,风车数量急剧减少 。但作为荷兰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,风车仍有不可取代的地位。



风车内部



微信统筹:李娟

组稿:解释

编辑:屠菡


长按识别二维码,

下载《城市中国》iPad App




《城市中国》城市智慧与中国俱进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 | UC_urbanchina 豆瓣 | site.douban.com/urbanchina/
微博 | @城市中国官网 | www.urbanchina.com.cn/电话 | 021-65982080(8027)邮箱 | 00urbanchina@vip.163.com


点击底部菜单栏,阅读历史文章

点击 阅读原文 进入微店购买杂志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